“十二五”时期甘肃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 | 发布日期:2012-11-15 】 【选择字号:

为全面做好“十二五”时期登记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十二五”时期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国事登发〔20114 号)、《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甘机编发〔201161号)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省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在中央编办和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有力指导下,在各级编办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着力夯实工作基础。登记管理体制得到调整理顺,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改进和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管服务的措施方法更加有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登记管理工作在强化事业单位法人公益职能、促进事业单位法人健康发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还面临配套制度尚不健全,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力度不够,登记备案率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胸怀全局、善谋长远,推改革、促发展的视野,把登记管理工作置于机构编制工作和事业单位改革全局中来审视和谋划,对未来5年登记管理工作谋篇布局,进行总体安排。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优化服务环境,更好地履行登记管理工作职能作用。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省机构编制工作大局和服务事业单位发展的中心任务,适应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新形势、新任务,突出服从、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握发展大势,明确职责定位,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监督管理,引导事业单位增强法制、政策意识,自觉遵规守约,规范运行,健康发展。到2015年,力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监督管理手段更加多样、服务环境更加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履职能力更加优质高效,努力实现由登记管理向监管服务转变,由重资格准入向资格准入、秩序维护、权益保护三者并重转变,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把推进公益服务发展,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益服务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延伸监督管理内容范围,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事业单位法人健康发展的矛盾问题,增强服务大局能力。

2、依法行政,创新驱动。以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权力、优化服务环境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公开透明,为健全完善监管服务措施提供持续动力和制度条件。

3、完善措施,强化服务。注重管理与服务、登记管理机关监督检查与事业单位自律、年度报告审查与运用其他手段相结合,实施全方位、多样化管理,有效发挥好监管职能。

4、着眼长远,统筹推进。准确把握继承与创新、基础与前沿、立足实际与学习借鉴的关系,统筹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改革、管理、服务各项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按照中央编办关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主动改革、参与改革、服务改革的总体要求,着眼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

1、参与事业单位改革相关工作。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分类、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有关工作;承担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行业改革涉及登记管理的相关工作。

 2、指导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围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总体目标,深入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加强宣传培训,深化认识,提升社会和事业单位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改革氛围。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依据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全省《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明确今后5年我省建设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组织实施等,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的制度和政策基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改革要求,确定试点单位,研究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做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

(二)强化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

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拓展监督渠道,努力发挥登记管理工作在对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1、健全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质监、银行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联检部门的联系沟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严格《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管理使用。加快登记管理与机构编制审批业务有效衔接,强化协同监管。优化业务事项办理程序,全面落实岗位职责。

2、加强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和实地核查。着眼解决年检中存在的规定、尺度把握不一、执法不严、质量不平衡等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一些共性问题处理的规定,确保年检质量,更好地发挥年检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地核查力度,对事业单位申请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年检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实地核查,加强实质审查。加强对事业单位章程执行情况的监管,严肃处理违反《条例》 规定的行为,不断提高监管质量。

3、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考核评估制度。依据一《甘肃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等有关规定,结合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检验工作,进一步研究考核的具体办法,加强探索实践。借鉴相关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明确评估主体、内容、程序和方法,研究评估结果的使用方式,逐步把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事业单位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拓展评估途径,研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鼓励各地探索绩效考核评估办法,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4、建立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开制度。探索事业单位法人信息披露的方式方法,总结经验。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开办法》,逐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适时开展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开试点工作。强化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法人的信息披露制度,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探索建立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2015 年前,除涉密事项外,事业单位法人都要实行信息公开。建立相关工作机制,跟踪收集社会对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开后的反应,依法处理有关问题,落实人民群众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5、探索事业单位法人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建立诚信社会的要求,研究事业单位法人诚信体系建设。2012年起,开展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到2015年,逐步推动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事业单位法人诚信信息公开制度、社会对事业单位法人的信用监督制度、事业单位法人失信惩戒制度、事业单位法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事业单位法人诚信体系,拓展事业单位法人监管新途径。

6、发挥社会和网络监督作用。结合信息公开工作,依托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探索建立公民、其他法人和社会组织对事业单位法人社会服务的评价监督机制,及时收集社会各界提供的有关事业单位法人的重要信息,对社会举报事业单位法人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及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理,更好地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网络监督优势和作用。

(三)加强事业单位日常登记管理

继续推进网上登记管理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培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服务水平,推进管理服务创。

1、全面实施网上登记管理。按照中央编办、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和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总体安排,全面开通事业在线网上办公系统,完善用户管理及权限分配,完成单机版数据向网上登记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导入和数据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到2013年实现网上登记管理基本覆盖,到2015年,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率和登记事项申请材料电子化提交比率均实现100%。

2、健全完善事业单位法人基础信息。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统一安排,建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基础信息库(名录库)。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档案资源和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

3、优化登记管理事项办理程序。认真执行登记管理事项办理程序政策规定,严格实行受理、审查和核准分开,规范办理行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工作机制,降低行政成本,最大程度为事业单位法人提供高效便捷管理服务。

4、强化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工作。结合事业单位特点,研究建立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规范培训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培训内容,近期重点要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相关政策纳入培训内容。

5、研究解决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直接在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事业单位管理等问题。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对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直接在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事业单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全面掌握非法人事业单位情况,研究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探索开展对非法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创造条件使非法人事业单位转为事业单位法人;研究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分支机构的管理。

(四)推进登记管理法制化建设

按照建设法制型政府的要求,以发挥事业单位公益职能,维护和保障事业单位法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健全完善登记管理工作法规制度,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1、修订完善登记管理法规。根据国家修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进程,结合我省实际,系统总结《甘肃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若干规定》颁布实施以来的执行情况,研究梳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启动我省登记管理政策法规修订工作。

2、研究健全登记管理配套制度。在对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现行制度规定和规范性文件清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规的修订,研究制定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逐步建立以《条例》为基础,相关制度为配套,相对健全、上下衔接、比较完善的登记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3、强化法规宣传和规范执法。加大对登记管理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梳理登记管理机关执法权限,规范执法行为。开展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提升依法行政整体水平。

4、着力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规范登记管理机关自身行为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公文办理、信息建设等方面的制度。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确保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规范履行职责。

四、工作措施

“十二五”时期,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严峻挑战,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增强改革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全力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工作站位。各级编办要继续加强对登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干部队伍,进一步调整理顺体制机制,为登记管理机关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明确职责任务和职能定位,自觉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趁势而上,主动作为,依法规范履行职责。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履职实效。要以学习培训为基础,以优化素质结构为条件,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完成改革、管理、服务和法制化建设各项任务的成效为标准,重视干部的培养使用,加强理论研究和学习交流,突出抓好谋划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履职实效。

(三)加强指导协作,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加大对市县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通过理论研讨、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各地对基础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开展探索研究。进一步增进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交流,逐步建立对市县登记管理工作综合考评机制,激发创新动力,提升服务水平。

(四)加强跟踪督办,提升落实质量。各级编办和登记管理机关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健全落实目标任务的措施办法,强化跟踪督办;要拓展工作渠道,创新服务载体,及时总结推广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各项任务落实。